民间泥塑
详细介绍:
民间泥塑的制作方法与步骤:传统泥塑和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。下面为大家释译一下:祖祠、寺庙的泥塑的制作方法和步骤:

一、用上好的松、柏圆木做竖木,与底座(坚固方木板)做坚固的固定连接。竖木就相当一幅身板骨架,再利用木条子钉出肢体模样。为了坚固,都要用结实木头,密密细钉,高低大小因地制宜。底座的作用是防止泥塑失重和便于挪动。
二、用密度高的聚乙稀绳子,将干燥、韧性很好的干净、干燥、较长的谷秸杆或稻草捆扎在木桩上,扎出人物的体态雏形。
三、用麦草泥(用麦糠衣子和土加水搅拌均匀、硬度适中)塑出雕像的大体形态的粗坯待干。
四、在粗坯上涂抹一层较硬的麦草泥(麦草铡成小段),再用绳子细密缠绕捆扎。反复上泥扎捆,直至身躯、肢体粗细几乎与成品相等同,晾至半干,用木锤锤实作品的各个部位以免晾干后开裂走形。
五、上棉花泥:将糯米米汤加入好棉花和细土中和成光滑筋道的细泥。细土,是过了细筛的老崖土。一层棉花洒一层细土倒上熬成糊状的糯米米汤反复揉和,必要时可以用木锤捶打或用擀面杖擀压。上泥,是考验艺人技艺的环节,用棉花泥,精心雕塑出人物的体态(形、神、动态)。
六、待半干时用木制工具压实,压平每个线条的走向和作品表面的凸凹棱角,确保作品的形象,以免作品干透后变形走样。泥里加糯米是增强泥的粘性和坚韧度,上色后起到保存的作用。
七、上色,除去作品表面浮物,涂刷较稀的糯米汁两遍。让糯米汁充分浸进作品里,再用骨胶或乳胶调制滑石粉腻子,刮涂作品表面两遍。
八、涂刮:补平裂纹裂口,晾干后再用细砂布打光磨平,涂刮二遍,增加光滑度。
九、二度涂刮:特别面部和手要注意力度和手法,细心刮磨。
反复多角度观察作品神态力争轻巧、柔和、传神,待干透后,打磨平整光滑。再用胶水(骨胶水,乳胶水,丙稀胶均可)涂刷两遍,让胶水充分浸入作品,起到良好的粘合作用。
十、开始沥粉。沥粉,将胶泥装入一种一头为漏斗的塑料或胶袋中,通过攥、握、挤压等手法在雕像的衣服领口袖边,袍边和手持器具的上面沥出,所需图案,起锦上添花的美化作用。
十一、上色方法之一——彩饰:
电话:181-2321-7532
邮箱:515748615@qq.com
网址:www.1000diaosu.com
地址:成都市.青白江区.姚渡镇

扫一扫,关注我们